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娄底经济信息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娄底统计网 发布时间: 2015-12-07 字体:【】【】【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园区扩充经济实力的强大后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解我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为园区中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正确规划,我区根据市统计局统一安排,对园区64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我区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区中小微企业工作在党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政策扶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举措,使全区中小微企业在当前紧张的经济形势下得以平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区中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区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规模数量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末,我区“四上”中小微企业达到98家。从此次参与调查的64家“四上”企业调研结果来看,仅这64家企业在2013年就有从业人员10130人,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1212人,今年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631483.07万元,实现利润29782.6万元,上交税金25932.39万元。从此次调研结果来看,我区中小微企业呈现以下5个特点:
  一是所有制结构由多元化向民营化转变。目前,全区99%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私营企业占了90%以上。二是中小微企业涉及面广,发展领域逐步提升。全区中小企业涉及商贸物流、建筑、文化服务、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行业分布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交通仓储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三是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从业人数占全区从业人数的90%以上。四是中小微企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全区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二工业园,同时不断有新企业入驻园区。五是工业企业拉动经济的力度加大。参与调查的64家企业有37家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总数的52%。
  (二)中小微企业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咨询。二是不断创优我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讨论设立1000-2000万元中小微工业企业过桥专项资金,利率为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专门用于承贷银行续贷支持中小微工业企业过程中还贷接续资金链。三是专门制定了企业“一对一”帮扶制度。部门对口企业进行项目帮扶,及时掌握企业新动向,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专门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三)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今年来,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部分企业开始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转变,同时以三泰新材料为例的个别企业正为上市做准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区中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部分企业证照不齐,在贷款融资方面得不到很好支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调查情况看,这些中小微企业中,60%以上的在融资方面主要依靠银行融资、民间集资,但是对于园区其他规模以下企业或新成立企业来说,能否从银行得到融资帮助,就有待考究。而调查的这64家企业则存在5.44亿元的资金缺口。有几家中小微企业由于民间融资问题而停业和半停业,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我区中小微企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普遍存在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关联度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形成顺畅的链条和集聚效应。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升给中小微企业生产造成影响。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社会大势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不断攀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四)政府帮扶不到位。从调查情况来看,有95%的企业认为政府制定的帮扶活动存在思想意识不够、简单应付、形式主义严重及帮扶措施不力等方面的问题,甚至还有少部分企业对帮扶活动根本不了解。由此可见制定政策容易,但还需帮扶部门摆正态度跟进落实。
  (五)企业的自身问题。我区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创新能力弱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少企业管理较为粗放,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多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比例较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经营型人才和科技人才。
  三、几点建议
  发展中小微企业对于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对保障我区经济后劲与活力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民间融资,化解民间融资风险。
  民间融资问题造成一些企业停业和老板跑路,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状况呈扩大的势头,不但经营不好的企业受影响,经营较好的企业也由于挤兑而受到影响。不少“企业主跑路”事件源于对债务处理的无知、无策和恐惧,亟须各方畅通沟通渠道、共商解决办法;虽然也有不少人没“跑路”,但他们对债务消极应对甚至转移资产逃避责任,对这些企业主也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逐步解决债务问题。
  一是政府牵头搭建多方沟通平台。一些企业主他们碍于面子、名声和惧怕后果而不肯跟政府、银行和媒体说,结果越闷在心里越误事,甚至失去了解套的良机。政府仍需未雨绸缪,提前搭建跨部门、多方联动的沟通平台,创造“敞开心扉”的环境和机制,先解决如何引导出险企业有路可找、有话愿说的问题。目前,温州、杭州、绍兴等地成立了政府化解风险企业专门机构,可以学习借鉴这些地方的经验。
  二是化解和打击“两手硬”。有些企业主采取恶意集资,带有诈骗性质。一些企业主采取转移资产、“改换门庭”等办法恶意逃废债,然后将已无资产的出险企业实施倒闭、破产,导致银行吞吃死债、烂债苦果。面对这些恶意行为,要严加监管、重点打击。
  三是积极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促使危机企业了解政策,树立信心,杜绝跑路蔓延。企业主“跑路”问题,既有个体风险控制能力低、诚信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舆论环境不良等客观原因。有些本来资质差的企业老板跑路,舆论一哄而上夸大处置难度和风险,导致其他出险企业对解决问题没有信心,相关部门应该构建良好舆论环境,引导、鼓励企业主把困难摊开来寻求社会各方共同妥善解决,而不是施加更多负面压力否定他们,导致不良后果
  四是多措并举,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政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银企座谈会、银企保对接会等,拉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促进实现合作共赢。二是拓宽融资服务领域,不断满足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扩大担保机构规模,为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支持。加强监管的同时,在保证资金安全情况下,逐步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限制,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构筑银企保“共赢”平台。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增加财务透明度,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将诚信建设作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建立完善的中小微企业资信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机制,建立宽领域、宽覆盖的社会信用制度,创新信贷管理体制。
  (二)加快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政府要加大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科技投入,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向中小微型企业转化;二是引导协调中小微型企业加强与社会科研机构、大中院校的沟通和合作,加大针对中小微型企业适用加工生产的产品研发,推动中小微型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三是坚持发展大企业与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并举的方针,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走与大企业配套协作、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四是针对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采购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五是进一步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集约发展。要在现有产业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等各类经济主体创办步伐,特别是积极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进规模企业工作,助推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六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人才和服务优势,多措并举,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体系完备、功能齐全、服务完善,能满足全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和发展需求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人才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政府部门要从人才环境的改善上给予以大力帮助和支持,引导企业走“人才兴企”之路。一是搭建企业与人才对接平台,依托现有的人事管理系统汇集企业和企业人才信息,为二者提供双向推介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构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充分利用和合理流动。二是指导企业完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中上层骨干选拔任用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且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强化人才培训,依托各类培训机构,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分层次、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培训班,可以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外出考察等,利用各种方式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企业党建和文化建设,提振企业精神,增强企业活力。
  (四)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服务环境。
  一是要切实落实国家、省市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二是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收费行为,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三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将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心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实体经济创业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共同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