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2)晚。与“早”相对。《广雅·释诂三》:“迟,晚也。”比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丢掉了羊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3)迟钝。比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袁绍虽然有宏大志向,但是判断事情迟钝,必然不会有所行动。
(影视作品里的袁绍)
(4)犹豫。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循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女的)琵琶声停了许久却犹犹豫豫没有动静。
(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5)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缓慢,一呼一吸在三次左右。多属寒症,迟而无力为虚寒,但若迟而有力,亦可见于实证。比如《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荣气和,名曰迟。”成无己注:“迟者,身体重但欲眠也。”
(迟脉示意图)
(6)久。《广韵·脂韵》:“迟,久也。”《礼记·乐记》:“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郑玄注:“迟之迟,谓久立于缀。”请问(《武》)乐的曲调曼长,绵延不绝,这又象征什么呢?
(7)通“治”。芟除。比如王粲的《七哀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芟除(管理)?这里的“迟”,很多译本都译作迟缓,误。
另外,迟还用作姓氏,《通志》有载。
(二)zhì。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用法有三:
(1)等待;希望。《集韵·志韵》:“迟,待也。”《字汇·辵部》:“迟,希望也。”比如《荀子·修身》:“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杨倞注称:“迟,待也。”停下来等待我,我赶上去靠近他们。
(2)比及,等到。《三国志·魏志·张郃传》:“(文帝)因问郃曰:‘迟将军到,(诸葛)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粮,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过十日。’”即用此义。
(影视作品里的张郃)
(3)犹“乃”。《史记·春申君列传》:“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司马贞《史记索隐》:“迟音值,值犹乃也。”这里用同“值”,相当于“就”。(如果这样做),就会让韩、魏两国尊齐称帝,这是大王的失策啊。
遲(迟)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遲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5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