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牙齿的数量在不同阶段和个体差异中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成年人通常有28-32颗牙齿。
1、切牙:上下颌各四颗,共计8颗,它们位于牙列的最前端,形态扁平,边缘锐利,主要功能在于切割食物,便于后续的咀嚼与消化过程。
2、尖牙:上下颌各两颗,共计4颗,形态尖锐,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主要用于撕裂肉类食物,是捕食与防御的重要工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虽功能有所减弱,但仍保留着其独特的形态与功能。
3、前磨牙:上下颌各四颗,共计8颗,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具有双重牙尖,故得名双尖牙。它们的主要功能在于辅助撕裂食物,并将食物捣碎成更小的颗粒,为后续磨牙的进一步研磨做准备。
4、磨牙:上下颌各有四至六颗,共计8-12颗,是口腔中最大的牙齿,具有宽大的咀嚼面和多个牙尖,主要负责咀嚼和磨碎食物,将其转化为适合吞咽与消化的形态。
5、智齿:智齿的萌出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期至成年早期,即17-25岁之间,但由于遗传、颌骨发育、食物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人的智齿都能顺利萌出或完全保留。因此成年人的牙齿总数可划分为两个主要范围,即不含智齿28颗,含所有智齿32颗。
尽管上述分类与数量是基于大多数人的普遍情况,但个体差异仍然显著。例如某些个体可能因先天发育不全而缺失部分牙齿,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因多生牙的存在而拥有超过正常数量的牙齿。这些变异不仅影响美观与咀嚼功能,还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增加牙周病、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