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消金:净利润暴跌超九成 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导语:2024年, 中银消费 金融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金额接近125亿元,是年内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最多的消金公司。 文/机构...

中银消金:净利润暴跌超九成 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导语:2024年, 中银消费 金融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金额接近125亿元,是年内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最多的消金公司。 文/机构...

来源:雪球App,作者: 机构投资家,(https://xueqiu.com/9141122399/332024856)

导语: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金额接近125亿元,是年内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最多的消金公司。

文/机构投资家 郑意

中银消金的业绩表现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中国银行在2024年业绩报告中披露了旗下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金”)的业绩。财报显示,中银消金净利润遭遇断崖式下跌,净利润降幅超过九成。

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银消金面临业绩下滑、合规问题频出及业务模式转型的多重挑战。2024

年履新的管理团队尚未能扭转公司的不利局面。

背靠着中国银行这棵大树,中银消金是是怎么了?其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其未来发展又面临情况?

业绩遭遇“滑铁卢”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金成立于2010年6月,是全国首批试点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2024 年末,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 15.14 亿元,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最大股东,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为42.80%。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中银消金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公司营业收入持续攀升,由53.45亿元增长至78.56亿元。然而,盈利能力却呈下降趋势,净利润从8.53亿元降至5.37亿元。

来源: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2024年,中银消金资产总额为791.51亿元,同比增长6.53%。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全年实现净利润仅为0.45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5.37亿元,跌幅高达91.62%。

尽管中国银行年报未披露中银消金业绩大跌下滑的具体原因,我们通过查阅联合资信发布的评级报告,发现资产质量恶化及以及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带来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中银消金的不良资产问题愈发突出。2021年至2023年,不良贷款余额从15.42亿元增长至24.95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94%上升至3.47%,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双升”态势。

来源: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中银消金的不良资产的攀升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2021年至2023年,中银消金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1.92亿元、48.76亿元和59.29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59.72%、72.15%、75.47%,近两年甚至超过营业收入的70%,严重侵蚀了公司利润。

来源: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联合资信评估给出的评级报告显示:中银消金的目标客户主要为长尾客户,面临的信用风险水平相对较高;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同时受部分抵押类贷款清收处置周期较长的影响,中银消费金融整体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管控仍面临压力,需关注其未来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情况。

资产质量难题待解

中银消金正面临资产质量显著下滑的严峻挑战。为应对不良贷款攀升,公司加大核销与清收处置力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银消金分别核销不良贷款26.07亿元、54.94亿元及58.62亿元,公司运营成本随之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银消费金融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金额接近125亿元,为2023年的19倍,也是年内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最多的消金公司。2025 年 3 月下旬,中银消金计划转让 18 期不良贷款,金额近30 亿元。

来源:银登网

频繁转让不良贷款的背后,是中银消费金融资产质量的变差。公司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呈现上升趋势,依据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披露大的数据,2023年末中银消金更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7.69亿元,同比上涨25.02%。

来源: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资产质量的压力还导致公司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2021年末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21.27%、280.16%和231%,反映出公司在应对不良贷款方面的缓冲能力减弱,可能影响市场信心。

来源: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在资本补充方面,中银消费金融同样面临较大压力。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资本充足率仍在不断下降。2021年末至2023年末,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34%、13.68%和12.24%,逼近监管红线。

来源:联合资信评级报告

资本补充压力首先可能限制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公司难以大规模开展新业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影响盈利能力。其次,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使公司在面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时更为脆弱,一旦出现大规模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等情况,可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为缓解资金压力,中银消费金融频繁通过发债等方式进行外部融资,2024年内已发行85亿元金融债券。然而,这种“输血”方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未来仍需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展难题不好破解

中银消金还面临着合规问题。2024年12月25日,中银消金因“投诉管理不到位”、“合作机构管理失职”及“催收行为不当”三项违规,被监管部门处以90万元罚款,两名相关责任人同时受到警告处分。

来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的2024年7月10日,该公司就因“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50万元。时任重庆区域中心职员万意因负有直接责任,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五年。

这些处罚背后反映出中银消金在内控管理上的严重不足,暴露出其在关键领域的运营短板。

此外,中银消费金融在催收环节的乱象丛生,是其合规管理漏洞的又一重要体现。例如,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3日,中银消费金融旗下的“新易贷”产品累计投诉量达到4028起,投诉主要集中在主要集中在“爆通讯录”、“高频骚扰”、“威胁恐吓”等方面。这些负面信息严重损害了中银消金的品牌形象。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中银消金还出现了一系列高管变动。2024年4月,监管部门核准了高维斌为中银消金董事长的任职资格;5月,核准了陈小琳担任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7月,核准了李正茂担任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11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庄启飞担任副董事长任职资格的批复。

来源:公司公告

此次高管变动的背景值得关注。中银消金面临诸多困境,如净利润下滑、不良贷款攀升、诉讼案件频发。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变动更像是公司内部的一种“自救”尝试,但这种尝试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仍需进一步观察。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中银消金的新领导团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互联网大厂的入局和传统银行的转型,消费金融市场已进入红海阶段。中银消金如何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对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增长乏力等因素,导致消费信贷需求减弱,进一步压缩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空间。

此外,监管政策趋严。例如,去年3月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升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加强了对业务分类监管和风险管理的要求,这要求公司在合规经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为化解当前经营难题,中银消金正加速推进业务模式革新,通过深度转型全力支持消费市场回暖,并着力提升线上业务规模占比。自2020年起,公司即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重点突破传统线下业务在地域覆盖和服务时效上的瓶颈,优化服务触达能力与响应效率。最终成效如何,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整体来看,中银消金在新领导团队的带领下,面临不良贷款激增、利润持续下滑、资本补充压力以及合规管理漏洞等棘手问题。因此,新领导团队能否带领中银消金走出困境,尚需时间来验证。

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市场竞争白热化及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的多重挑战下,中银消金如何保持盈利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关推荐

要一直战斗战斗是什么歌?(歌词必须要战斗)
微信新功能上线,在家也能充公交卡,3步操作秒到账
邑的五笔怎么打?邑的五笔拆分图.
华为 Mate9 4GB+64GB
贵州城市名称大全 贵州有哪些城市?
什么命的人适合戴黄金?什么人不适合戴黄金?